一、香港市場IPO的流程

在香港市場上市主要有兩種方式:H股和紅籌股。 H股是在內地註冊的公司,經過資產重組,經所屬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適用於國有企業)和中國證監會審批,在香港掛牌上市。但是近年來以H股方式在香港市場上市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國有企業,鮮見民營企業,主要原因是民企較難通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批。

而紅籌股是在海外註冊成立的離岸公司(主要註冊地為香港、百慕大和開曼),作為上市主體,然後在香港掛牌上市,相比H股,紅籌上市後控股股東的股權在上市6個月後即可全流通,靈活性較高,控股股東可以增減持股份、上市公司可以回購股份、可以啟動股權激勵。目前國內民企一般都通過這種方式在香港上市。

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受2006年8月商務部《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俗稱10號文)的影響,“ 10號文”對離岸公司的設立及返程收購限制較多,導致股權為純內資的民企都過不了商務部的審批。目前以紅籌方式上市的民企要么股權中有外資成分或者控股股東擁有境外身份,要么在2006年前就已經設立了紅籌架構且完成境內資產的收購。

二、香港市場IPO的特點

在A股市場,保薦人做好招股文件,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核後,在拿到交易所上市批文後就能很快賣完;而在香港市場,保薦人需要做大量路演和推介,面臨市場風險、定價以及銷售對像等種種問題。

第一、市場化的發行機制

香港市場新股IPO極具市場化的特徵,下面我們從兩方面來看。從財務要求來看,A股很重視盈利的要求,而香港對於財務要求有多種測試方法,以主板為例,主要包括盈利測試、市值/收入測試和市值/收入/現金流量測試,如果是新成立的工程項目公司或者礦務公司,聯交所可以豁免盈利及其他財務要求。所以香港市場有較多沒有盈利記錄的礦業公司上市,當然大部分該等礦業公司的股價跌幅巨大。

盈利測試

過去三年淨利潤合計5000萬港元(最近一年2000萬港元,前兩年合計3000萬港元)

上市時市值為2億港元

市值/收入測試

上市時市值至少達到40億港元

最近一年經審核財務年度收入至少達到5億港元

市值/收入/現金流量測試

上市時市值至少達到20億港元

最近一年經審核財務年度收入至少達到5億港元

經營業務有現金流入,於前三個財務年度合計至少達1億港元

一般而言,在香港上市的新股都會預測上市當年的淨利潤水平,然後按照預測的淨利潤來對股份進行估值。而且不同行業股份的估值落差很大,當初高鑫零售是按照當年預測淨利潤的40倍市盈率進行招股,而某些小型股份淨融資額還沒有最近一年的淨利潤多。

第二、發行價由機構投資者主導

在學習英、美等國通行的詢價制基礎上,結合香港市場散戶投資者多的特點,從1994年11月起,香港新股發行逐漸形成詢價與公開認購混合的招股機制。

詢價與公開認購混合的招股機制,主要包括混合機制的股份分配方式、定價過程、回撥機制、超額配售權和市場穩定機制以及發行過程。

在香港,IPO的詢價過程與國際接軌。保薦人在與目標機構客戶進行預路演後,會設定價格發行區間,隨後開始為期兩週的正式路演。

發行公司管理層在國際投行團隊的帶領下,分別在香港、美國、英國或新加坡會見海內外機構投資者,介紹公司情況並得到機構反饋,買方與賣方的一輪博弈後,最終定出發行人與機構投資者均可接受的發行價格。

第三、盡量保障散戶利益

通過以上流程,可以看到散戶投資者並未參與到IPO定價過程中。但在股份分配方式上,散戶利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具體來說,在港新股IPO分為國際配售和香港公開認購兩個部分。機構與專業投資者往往通過國際配售進行認購,一般而言,國際配售的股份佔股份總額的90%;餘下10%的股份,則向散戶進行公開認購。

如果IPO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可向香港交易所申請公開認購的股份減少到5%。新股分配以股票申購賬戶為基礎,按照“人手若干股”的原則,保證每個有效申請賬戶可按照一定基準,獲得部分新股股份。當公開認購超額15倍以上,則股份進行回撥,面向散戶的公開認購股份增加到總額的30%,當超額100倍以上,最多回撥到50%。

另外,為防止機構參與公開認購併導致散戶投資者中籤率降低,從1997年起認購500萬港元以上的投資者,被列入公開認購B組,認購500萬港元或以下的投資者則列入A組,兩組均以公平基準分配股份。

第四、採用“綠鞋機制”穩定市場

從1993年起,香港IPO市場採用了來自美國的“綠鞋機制”,並形成常規,幾乎所有新股上市均會向主承銷商授予“綠鞋”,即15%的超額配售權,主承銷商可以在IPO時超額發售15%的股份,在股份上市起30日內,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選擇是否行使“綠鞋”。如果股份上市後股價表現良好,主承銷商可行使超額配售權,要求發行人增發15%的股份;

如果股價跌破發行價,主承銷商會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這樣做可以減少股價波動,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股價在上市初期的穩定性。

第五、小型新股莊股化

從去年到現在,香港IPO市場一直很冷淡,由於香港較偏好大型新股,所以部分小型新股出現了無人認購的局面,這是擺在承銷商面前的難題,為了使得新股股份順利發售,該等新股股份幾乎都流入莊家手裡,在二級市場上市後,莊家又趁機收集並拉高,很多股份呈現出很強的莊股走勢。

雖然莊股走勢異動,但是發現潛在莊股化的股份,對於提升參與新股認購的收益。還有香港創業板新股一般只採用國際配售方式,意味著股份集中於機構手裡,所以近段時間來看,創業板新股二級市場走勢遠強於主板新股。

评分 评论
Futu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富途證券國際(香港)
0
Huatai Financial Holdings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
0
Phillip Securities 輝立證券(香港)
0
Zinvest Global 尊嘉證券國際
0
Bright Smart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H.K.) 耀才證券國際(香港)
0
I-Access Investors 一通投資者
0
CMB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招銀國際證券
0
Valuable Capital 華盛資本証券
0
SoFi Securities
0
Prudential Brokerage 信誠證券
0
Rich Bay Securities 富利證券
0
Fulbright Securities 富昌證券
0
Celestial Securities 時富證券
0
Eddid Securities and Futures 艾德證券期貨
0
Forthright Securities 方德證券
0
uSmart Securities 盈立證券
0
UOB Kay Hian Futures 大華繼顯期貨(香港)
0
Chief Securities 致富證券
0
WEBULL SECURITIES LIMITED 微牛證券
0
Tongfang Securities 同方證券
0